朝不保夕
成語名字:朝不保夕
成語發(fā)音:zhāo bù bǎo xī
成語解釋:早晨不能保證晚上的情況。形容生活困難;也形容形勢危急;難以預料。
成語出處: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元年》:“吾儕偷食,朝不保夕,何其長也?!?/p>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形勢危急
成語結(jié)構(gòu):主謂式成語
產(chǎn)生年代:近代成語
成語正音:朝,不能讀作“cháo”。
近義詞: 危在旦夕、 岌岌可危
反義詞: 安然無恙、 高枕無憂
成語例句:這通告示,轟動了整個固始城,津津樂道,竟似忘了身在危城,朝不保夕。(高陽《清宮外史》上冊)
朝不保夕的成語接龍
萬國來朝 -> 朝不保夕 -> 夕寐宵興
朝不保夕的成語故事
晉武帝統(tǒng)一全國后,推行“以孝治天下”,提倡孝敬父母,尊重老人。他想啟用西蜀尚書郎李密,就下詔書任命李密為郎中。李密不愿出來做官,就寫《陳情表》上書,說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祖母的日子朝不保夕了,待伺候祖母后再出來做官。
朝不保夕的相關(guān)成語
三旬九食、瓦解冰消、茂林修竹、秦歡晉愛、羲皇上人、遁世遺榮、庚癸頻呼、虱處裈中、拔宅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