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道揚鑣
成語名字:分道揚鑣
成語發(fā)音:fēn dào yáng biāo
成語解釋:道:路;鑣:馬嚼子;借指為馬;揚鑣:驅(qū)馬向前。分走不同的路。比喻人們分別發(fā)展和施展各自的聰明才智。比喻因志趣、目標不同而各走各的路。
成語出處:北齊 魏收《魏書 拓跋志傳》:“洛陽我之豐沛,自應(yīng)分路揚鑣。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成語繁體:分道揚鑣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用于書面語
成語結(jié)構(gòu):偏正式成語
產(chǎn)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鑣,不能讀作“l(fā)ù”。
近義詞: 各奔前程、 風流云散
反義詞: 志同道合、 并駕齊驅(qū)
成語例句:我們彼此之間感情不和,早已分道揚鑣了。
分道揚鑣的成語接龍
白黑不分 -> 分道揚鑣
分道揚鑣的成語故事
在南北朝的時候,北魏有一個名叫元齊的人,他很有才能, 屢建功勛?;实鄯浅>粗厮?,封他為河間公。元齊有一個兒子叫元 志。他聰慧過人,飽讀詩書,是一個有才華但又很驕傲的年輕人。孝 文帝很賞識他,任命他為洛陽令。 不久以后,孝文帝采取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議,從山西平城搬 遷到洛陽建都。這樣一來,洛陽令成了“京兆尹”。 在洛陽,元志仗著自己的才能,對朝廷中某些學(xué)問不高的達官 貴族,往往表示輕視。
分道揚鑣的相關(guān)成語
管窺蠡測、嗔拳不打笑面、本同末異、龜厭不告、勾心斗角、百萬買宅,千萬買鄰、拔苗助長、蚌病成珠、非驢非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