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良恭儉讓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子禹問孔子的學生子貢為什么孔子每到一個國家都能聽到該國的政事。子貢回答他老人家溫和、善良、恭敬、儉樸、謙讓,他用這樣的態(tài)度去對待別人。別人自然會把政事告訴他,這是他與眾不同的品德。
成語溫良恭儉讓
成語名字:溫良恭儉讓
成語發(fā)音: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
成語解釋:原意為溫和、善良、恭敬、節(jié)儉、忍讓這五種美德。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準則?,F(xiàn)也形容態(tài)度溫和而缺乏斗爭性。
成語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學而》:“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成語繁體:溫良恭儉讓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形容態(tài)度溫和而缺乏斗爭性
成語結(jié)構(gòu):聯(lián)合式成語
產(chǎn)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溫良儉讓、 溫良恭儉
成語例句:王朔《無人喝彩》:“你看著那么雅致那么從容不迫——那樣溫良恭儉讓。”
溫良恭儉讓的成語接龍
席不暇溫 -> 溫良恭儉讓 -> 讓三讓再
溫良恭儉讓的相關(guān)成語
不近人情、侏儒觀戲、井中求火、與眾不同、鞍前馬后、任勞任怨、以暴易暴、感情用事、茹柔吐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