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竿而起的成語故事
公元前209年,陽城地方官派官差押送900多名壯丁去漁陽守邊,官差選陳勝、吳廣管理壯丁,走到大澤鄉(xiāng)遇到大雨,不能按期到達,按秦律規(guī)定這些人得全部處死,陳勝、吳廣迫不得已,只好舉起竹桿當(dāng)義旗,進行起義。
成語揭竿而起
成語名字:揭竿而起
成語發(fā)音:jiē gān ér qǐ
成語解釋:揭:舉;竿:竹竿;指旗幟。揭竿為旗;奮起反抗。泛指人民起義。
成語出處:漢 賈誼《過秦論》:“將數(shù)百之眾,轉(zhuǎn)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p>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成語結(jié)構(gòu):偏正式成語
產(chǎn)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竿,不能讀作“ɡàn”。
近義詞: 逼上梁山
反義詞: 忍辱偷生
成語例句:一時各路人馬,揭竿而起,不分晝夜,兼水路紛紛入鄂。(白先勇《梁父吟》)
揭竿而起的成語接龍
昭然若揭 -> 揭竿而起 -> 起偃為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