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三公
成語名字:一國三公
成語發(fā)音:yī guó sān gōng
成語解釋:公:古代諸侯國君的通稱。一個國家有三個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權(quán)不統(tǒng)一,使人不知道聽誰的話好。
成語出處: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五年》:“一國三公,吾誰適從?”
成語繁體:一國三公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成語結(jié)構(gòu):偏正式成語
產(chǎn)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政出多門
成語例句:武夫當(dāng)?shù)绖輿皼埃粐l適從。(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七十四回)
一國三公的成語接龍
表里不一 -> 一國三公 -> 公不離婆
一國三公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晉獻(xiàn)公寵幸驪姬,欲廢太子申生改立奚齊為太子。驪姬設(shè)法把申生、重耳、夷吾送到邊疆鎮(zhèn)守,派土偽為他們建城堡,土偽十分為難,只好草草了事,說一個國家有三個君主,不知道聽誰的好。不久晉獻(xiàn)公殺申生,重耳與夷吾外逃。 【典故】一國三公,吾誰適從? 《左傳·僖公五年》
一國三公的相關(guān)成語
不值一顧、一概而言、一本萬利、首屈一指、一柱承天、一面之雅、三不知、一吐為快、攻其一點,不及其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