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
成語名字:十面埋伏
成語發(fā)音:shí miàn mái fú
成語解釋:意思是設(shè)伏兵于十面以圍殲敵軍。
成語出處:《前漢書平話》中卷:“會天下諸侯,困羽九重山前,信定十面埋伏?!?/p>
成語繁體:十靣埋伏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指設(shè)伏兵于十面以圍殲敵軍
成語結(jié)構(gòu):偏正式成語
產(chǎn)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四面楚歌
成語例句:李英儒《野火春風(fēng)斗古城》第九章:“十面埋伏,我預(yù)先布置好啦。”
十面埋伏的成語接龍
問一答十 -> 十面埋伏 -> 伏伏臘臘
十面埋伏的成語故事
楚漢相爭時期,漢王劉邦重用淮陰人韓信,先后活捉魏王豹、趙王歇、燕王藏荼、齊王田廣。他被劉邦封為齊王后率30萬大軍和彭越的軍隊會師,把項羽圍困在垓下,他采取十面埋伏的戰(zhàn)術(shù),逼使項羽在烏江自刎,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十面埋伏的相關(guān)成語
一暴十寒、十拿十穩(wěn)、識二五而不知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知二五而未識于十、十載寒窗、金釵十二、存十一于千百、殺妻求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