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都江堰的原理:飛沙堰實際上是在金剛堤最靠近離堆的地方,故意留出的一段凹槽。所謂的堰,和堤的共同點是攔水。但其別就在于,堤,必須保證水流不得漫過;而堰,就是又攔水,還又讓水能漫過去。飛沙堰神奇的地方就在這里。寶瓶口很狹窄,在豐水的季節(jié),內(nèi)江的水位必然漲得很高,那么,高出來的水,就全都從飛沙堰漫過去,流回到原來的水道,也就是外江了,這就保證豐水季節(jié)大水不至于淹了成都平原。另一個妙用在于,寶瓶口上游內(nèi)江東岸是“S型”的,大水沖到這里,直接撞到半擋著的玉壘山體巖壁,就會翻滾,下層泥沙翻上來,翻過飛沙堰,翻到外江里。這又解決了剩余泥沙的淤積問題。據(jù)說幾噸重的大石頭都會翻滾過去。
2、李冰修筑都江堰的時間,是在秦國統(tǒng)一中國的前夜。當時秦國先已經(jīng)吞并了蜀地,于是有個秦國大臣就給秦始皇出主意,以蜀地為中轉(zhuǎn)站,然后沿長江東下,抄楚國的后路滅楚。然后就任命李冰為蜀地的郡長,負責經(jīng)營蜀地這個中轉(zhuǎn)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