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華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nèi),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傳說因唐朝李白《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詩: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而更名為九華山。
2、九華山為皖南三大山系之一,主體是由花崗巖巖體組成的強烈斷隆帶。其邊緣地區(qū)除部分為沉積巖外,大都是由花崗閃長巖組成的褶皺斷塊輕度隆起帶。
3、九華山景色:九華山北俯長江,南望黃山,東臨太平湖,西接池陽,綿亙一百余公里,主要有九十九峰,最高的十王峰海拔1342米。九華山區(qū)域總面積約120平方公里,大致呈南-北走向,介于東經(jīng)117°43′-118°80′,北緯30°24′-30°40′之間。
4、九華山自山麓至天臺峰,名剎古寺林立,文物古跡眾多,尚存化城寺、月身寶殿、慧居寺、百歲宮等古剎78座,佛像1500余尊,藏有明萬歷皇帝頒賜的圣旨、藏經(jīng)及其它玉印、法器等文物1300余件。
5、九華山河流受構(gòu)造或巖性因素的影響,在河流的源頭,偶有山間盆地的發(fā)育。前者如九華盆地,處于中龍山-九華街斷層帶,又是印支期花崗閃長巖與燕山期花崗巖的接觸帶,經(jīng)流水長期作用而形成的侵蝕構(gòu)造盆地。
6、后者如老常住盆地,位于十王峰和天臺峰東南側(cè),因上升幅度較小,相對地勢低,經(jīng)山坡剝蝕后退和流水沖刷作用而形成。它是黃石溪的源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