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山山行

   宋代梅堯臣
鯨魚網(wǎng)提供關于宋代梅堯臣的魯山山行詩詞、魯山山行詩句等經(jīng)典詩詞名句,同時還有唐詩宋詞、古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現(xiàn)代詩、詩詞名句、元曲、文言文、詩人等古代詩詞大全

魯山山行

宋代 - 梅堯臣

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

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

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

人家在何許,云外一聲雞。

魯山山行詩詞賞析

賞析一:這首詩是由北宋大詩人梅堯臣寫的一首五言律詩,梅堯臣是宋詩開山祖師,首聯(lián):看見了山野非常喜愛,心中很滿足,群山連綿起伏的,時高時低,一個愜字,足以體會出當時作者的心情,頷聯(lián):優(yōu)美的山峰波浪起伏,走在幽靜的小路上,仿佛走進了迷宮似的一個迷字,說明詩人當時被路高迷糊了的優(yōu)雅心情,頸聯(lián):霜落了下來,隱隱約約好像看見熊在上樹,鹿在喝水,獨特的視覺感受,讓讀者如臨其境。尾聯(lián)巧妙的運用了設問手法,寫出了“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語境,移步換景,一幅原生態(tài)的畫面映入眼簾,表達出詩人超脫,淡泊的閑適恬靜心態(tài)賞析二:這首詩寫的是魯山山行所見山野風景。開頭一句即表達出對山野景物的喜愛,第二句交代喜愛的原因:“千山高復低”。按常理,應該是“千山復高低”的景象,使得詩人感到正好與自己喜歡山野風景的情趣相合,現(xiàn)在倒過來寫,強調(diào)了詩人對山野風光的喜愛,也是詩的構思所決定的。第二聯(lián)第一句便承“千山”寫“好峰隨處改”?!昂梅濉北闶恰扒健保弧半S處改”,到處都可以看到千山的不同姿態(tài),便是“高復低”的具體化。第四句扣題目“山行”,寫獨個兒在幽深的小路上行走容易迷路,這也是好峰隨處變化所導致的結果;當然也通過“幽徑”寫出了千山好峰的幽深,開拓了山野的境界。第三聯(lián)兩句通過“熊升樹”、“鹿飲溪”進一步寫山野景物,點明了山行的節(jié)令:“霜落”。如果說“千山高復低”是相對的靜態(tài)景物的話,這兩句則是專寫動態(tài)景物。所以中間兩聯(lián)四句收到了動靜相襯的效果。最后兩句寫人家的所在。人家在哪里?在遙遠的白云之外,因為聽到了一聲雞鳴。這首詩語言樸素,描寫自然,其中情因景生,景隨情移,以典型的景物表達了詩人的“野情”。另外,詩境的揭示與開拓也留給人不盡的余韻。賞析三:魯山層巒疊嶂,千峰競秀,一高一低,蔚為壯觀,正好投合我愛好大自然景色的情趣。這就是開頭兩句詩的意思,說明所以要登魯山游覽,是因為內(nèi)合情趣,外有好景,也就成行了。 第二聯(lián)寫山行,走到一處可以看到一種好峰,再走向另一處,又可以看到另一種奇嶺,所以說“隨處改”?!半S處改”這個“改”字下得妙,如果在山中坐立不動,總是一個角度看山,好峰就不“改”了,因為“行”,所以好峰才處處改,由一個畫面換成另一畫面。以“改”字體現(xiàn)“行”,正切合詩題“山行”的意思。一個人在山間小路上行走,曲曲彎彎,走著走著,連自己也不知走到哪里去了,有時竟迷失了方向?!坝膹姜毿忻浴?,“迷”的原因正是詩中說的,一是曲徑幽深,容易走錯路,二是獨行,自己一個人,無人指路,也容易走錯路,于是“迷”了。這里把一人個游山的體驗逼真地表現(xiàn)出來了。 從前半首看,我們還不知他是在什么時候登山的,是春天還是秋天?讀到第三聯(lián)的“霜落”、“林空”,我們才知道他是在秋天登山的,因為秋天才有霜,霜凍使得樹葉都落光了,使得山中的樹木一棵棵都光禿禿的,好象空蕩蕩的。這種“林空”的感覺,是秋天才有的。山林空蕩,所以能看到熊瞎子爬到光禿禿的樹上;透過稀疏的樹縫,還看到野鹿在山溪旁飲水。這一聯(lián)勾畫出了一幅很動人的秋日山林熊鹿圖。這畫面是動的,熊在爬樹,鹿在飲水,可是詩意卻是靜的,表現(xiàn)了山中人跡罕到、非常幽靜的境界,這也是所謂動中有靜的寫法。 在山中走著走著,幽靜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見炊煙,自己也懷疑這山里是不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問一聲“人家在何許(何處)”;正在沉思的時候,忽聽得從山間白云上頭傳來“喔喔”一聲雞叫。噢,原來住家還在那高山頂哩。這最后一句“云外一聲雞”,非常自然,確實給人以“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的感覺。 賞析三這首詩運用豐富的意象,動靜結合,描繪了一幅斑斕多姿的山景圖:深秋時節(jié),霜降臨空,詩人在魯山中旅行。山路上沒有其他人,詩人興致勃勃,一邊趕路一邊欣賞著千姿百態(tài)的山峰和山間的種種景象。仿佛從云外傳來的一聲雞鳴,告訴詩人有人家的地方還很遠很遠。這是一首五律,但不為格律所縛,寫得新穎自然,曲盡山行情景。山路崎嘔,對于貪圖安逸,怯于攀登的人來說,“山行”不可能有什么樂趣。山野荒寂,對于酷愛繁華,留戀都市的人來說,“山行”也不會有什么美感和詩意。此詩一開頭就將這一類情況一掃而空,興致勃勃地說:“適與野情愜”——恰恰跟作者愛好山野風光的情趣相合。下句對此作了說明:“千山高復低?!卑磿r間順序,兩句為倒裝。一倒裝,既突出了愛山的情趣,又顯得跌宕有致?!扒礁邚偷汀?,這當然是“山行”所見??匆娏松揭胺浅O矏?,心中很滿足,群山連綿起伏的,時高時低,一個“愜”字,足以體會出當時作者心滿意足的心情?!斑m與野情愜”,則是 “山行”所感。首聯(lián)只點“山”而“行”在其中。頷聯(lián)進一步寫“山行”?!昂梅濉敝胺濉奔词恰扒礁邚偷汀?;“好峰”之“好”則包含了詩人的美感,又與“適與野情愜”契合。說“好峰隨處改”,見得人在“千山”中繼續(xù)行走,也繼續(xù)看山,眼中的“好峰”也自然移步換形,不斷變換美好的姿態(tài)。第四句才出“行”字,但不單是點題。“徑”而曰“幽”,“行”而曰“獨”,正合了詩人的“野情”。著一“迷”字,不僅傳“幽”、“獨”之神,而且以小景見大景,進一步展示了“千山高復低”的境界。山徑幽深,容易“迷”;獨行無伴,容易“迷”;“千山高復低”,更容易“迷”。著此“迷”字,更見野景之幽與野情之濃。頸聯(lián)“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互文見意,寫“山行”所見的動景。“霜落”則“林空”,既點時,又寫景。霜未落而林未空,林中之“熊”也會“升樹”,林中之“鹿”也要“飲溪”;但樹葉茂密,遮斷視線,“山行”者很難看見“熊升樹”與“鹿飲溪”的野景,作者特意寫出“霜落”、“林空”與“熊升樹”、“鹿飲溪”之間的因果關系,正是為了表現(xiàn)出那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惟其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所以飽含著“山行”者的“野情”?!八洹倍靶苌龢洹保傲挚铡倍奥癸嬒?,很是閑適,野趣盎然。蘇軾《高郵陳直躬處士畫雁》詩云:“野雁見人時,未起意先改。君從何處看,得此無人態(tài)?無乃枯木形,人禽兩自在!······”梅堯臣從林外“幽徑”看林中,見“熊升樹”、“鹿飲溪”,那正是蘇軾所說的“無人態(tài)”,因而就顯得“自在”。熊“自在”,鹿“自在”,看“熊升樹”、“鹿飲溪”的人也“自在”。此聯(lián)就可以說是“狀難狀之景如在目前”。而且還“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靶苌龢洹?、“鹿飲溪”而未受到任何驚擾,見得除“幽徑”的“獨行”者而外,四野無人,一片幽寂;而“獨行”者看了。“熊升樹”,又看“鹿飲溪”,其心情之閑靜愉悅,也見于言外。從章法上看,這一聯(lián)不僅緊承上句的“幽”、“獨”而來,而且對首句“適與野情愜”作了更充分的表現(xiàn)。全詩以“人家在何許?云外一聲雞”收尾,余味無窮。杜牧的“白云生處有人家”,是看見了人家。王維的“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是看不見人家,才詢問樵夫。這里又是另一番情景:望近處,只見“熊升樹”、“鹿飲溪”,沒有人家;望遠方,只見白云浮動,也不見人家;于是自己問自己:“人家在何許”呢?恰在這時,云外傳來一聲雞叫,仿佛是有意回答詩人的提問:“這里有人家哩,快來休息吧!”兩句詩,寫“山行”者望云聞雞的神態(tài)及其喜悅心情,都躍然可見、宛然可想。

 
反對 0收藏 0打賞 0
 
更多>猜您喜歡
成語大全
好詞好句
網(wǎng)站主頁  |  在線字典  |  成語大全  |  詩詞名句  |  作文大全  |  英語學習  |  歇后語  |  網(wǎng)站地圖  |  網(wǎng)站留言  |  違規(guī)舉報
saninova.com.cn